《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1
最近我对《语文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2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不断创新,不断地注入活水,母语才有发展前,才能有存在的必要。在传统观念下,语文学习走不出课本的圈子。没有理念指导,没有操作方向,语文课没有走出一条新路。在新一轮课改中,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积和路径,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目标,语文课堂内外实现了多年未遂的沟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了解生活,让学生看到更丰富更精彩的语文世界。
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按以下几方面去实措:
一、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但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没有提高,教师一时口舌快话,学生则是“雾里看花”。临考大搞题海战,时间加汗水等,但要考虑提高质量,必须改进方法:1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那他就成功了一半”。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很重要。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坚强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意识。4拓宽和改进语文的教学万法。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讲课一直拥有三尺讲台,几寸粉笔。稍微改变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投影器、录音机等教学,确实为课堂增色,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滋有味,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使学生的兴致超浓,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他们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局限于课本,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为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天性,到处都抑制学生思维,拘泥于固定的框架内,这样的教育谈何创新?因此,语文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多问、多疑、多发现,在阅读、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让语文教学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和德育教育。
1、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学生不禁有些害怕,他们己经习惯了教师代劳一切,特别是理解性试题,其实答案不完全一致,他们却不说总怕错,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力直线下降。或他们说盼别的同学发言,然后举手造成,总之,答案都是唯一的,拿分数来说吧,答案不唯一。面对一篇文章总先分清层次脉络,但不同学从不同角度理解,划清层次也不同,只要有道理,符合文意是肯定的,不能在他们第一次发言中就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课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用大量地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实践,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作文重在训练,我认为应当这样;(1)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2)可改一周一篇为两周一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向社报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要求教师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妙度时描绘生活。
语文综合性学习把学生的视线从课本引向课外,学习的脚步从教室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挖掘丰富的学习资源,凸现综合性学习资源的生活背景。在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中学习文。山区学校条件有限,有的活动开展有一定的难度,但利用所在的地区资源优势也可以举行富有特色的语文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家乡风物展”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资料,小组到图书馆、网络上、社区、电视台搜集风景名胜,节日风俗,地主特产,传统文化,古迹对联,饮食特色、话说家乡先烈等文字材料、图片等,小组把资料进行整埋、筛选,制成幻灯片。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召开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主题的汇报课。交流中,说家乡的风土人情,唱家乡民歌,赞家乡的民歌,赞家乡的特产。课后进行写作迁移训练,培养了学生爱家爱乡的思想感情。
都在说生活处处有语文,时常是是面对语文资源走过、看过、未留心过。语文学习仍旧是局限于课本,局限课堂内开展的活动。七年级上册《生活处处有语文》的综合性活动,就让学生走课堂在生活中找语文。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语文。有的学生从街头巷尾搜集到了许多文辞优美、另有意蕴的广告词,宣传语;有独到的商家招牌店号;由启示意义的公益宣传语;单位、居家门口的对联;有语言生动、诙谐的短信;还有的学生把生意人的吆喝,小贩的叫卖也搜集为一类。还有的学生把广告语中的不规范的用词,矛盾的着意归在一起;有的小组还悼念到生活中的交际语言,各行业的行业语言。发现语文无处不在,中要留心就会体会到生活中语文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