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集锦8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培学习心得体会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篇1在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教师培训学习。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前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内蒙古师范大学每天为我们安排了风格不同的名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
在国培计划的开班典礼上,智学博士做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的演讲,其中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智学博士的演讲非常精彩也充满了激情,同时也用一种灵活通俗的方式解答了很多令我困惑的问题,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说的他的一段自己在中学阶段辍学的经历。我想只所以辍学肯定是厌倦学习同时没有目标造成的,后来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他从一名农村的辍学生成长为博士呢?他的回答是音乐,在他辍学的那段日子里,他跟随着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田间劳动,生活找不到一线的希望,正是他热爱的音乐慢慢为他疗伤,慢慢的唤起了他的梦想和激情。从辍学的阴影中慢慢走出,重新走向课堂,走向大学,走向博士。他的这段经历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思考。智学博士提到的中学时的厌倦学习而辍学的经历和他提到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同样的问题。 国培计划培训的课程设置非常的科学和合理,我想他背后的设计人员是非常的专业和智慧的。它安排的课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确实是非常的实用,他极大的提升了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科教育理论水平,极大的提升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及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使大家真的成为具有专业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能力、高尚师德的现代教师和区域教育发展的骨干。 我们培训的第一课,破冰训练就设计的非常合理和专业,他使我们学员从陌生到相识到合作。我想任何一项事业要想成功就需要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破冰训练恰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破冰不仅教师之间的坚冰,同时也破除了教师与国培计划之间的坚冰。他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国培计划的智慧和善良。
师范大学李毅玮教授的《如何提高教育智慧》报告深入浅出,她通过许多教育实例的阐述,使我们充分领会了教育智慧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很大启发。同时李毅玮教授也非常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她提到:
(1)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大部分人是属于这种为“忙碌奔波型”的人。 “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其实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2)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3) “其实每个人都在完全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之间的中间地带,没有完全的‘幸福’和‘不幸’。幸福应该是一个不断的、更幸福的过程。同时她又告诉了我们快乐的十七种方法。这些教育智慧和快乐方法真的对教师的帮助很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必须是着眼于未来,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必须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总之,在课改的浪潮中,如果一个教师能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就能够很快地成长起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受欢迎的好老师! 这些就是我对于国培计划和课程学习后的一些感悟和反思。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篇2在国培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
参加了这次远程研修学习。我认为远程研修的平台给我们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一起学习的机会,我们相互学习、分享作业,共同研讨,共同进步,促进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此期间,我觉得学到的东西很多,如:专家们的教学理论,教师们课堂优秀的教学经验等,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我感受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自己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条件还有很大的距离。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素养,与时俱进,不断进取。要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我非常感谢远程研修的平台,特别感谢引领我们学习专家团队。
虽然我工作很忙,但每天我都抽时间观看视频,观看专家对有关教学专题的讲座,并观看专家做课,评课等,如:我们观看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导入新如何上好一节课,指导老师根据相关的内容给我们布置作业。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并。因此,我有机会在网上读到教师们们所写的文章,,我懂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经常反思课堂,反思自己,反思学生,反思教法、学法。
通过一起学习,让我认识到了教学始终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始终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动机为出发点,以培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根本。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传授知识的前提。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是教室的主角和中心。
通过研讨,同行们都纷纷畅所易言,如如:对一堂课的导入、如何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如和上好阅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如何提高学困生,教师如何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等。对以上的问题,同行们各有各的教法,各有各的做法。我每天阅读了数十上百条评论,分享同行们的作业,让我感悟最深的是“教学有方,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段学习,不断进步
通过培训,提高了我现代教育的技能。原来,我对于计算机反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咧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通过经常光顾我们的国培学习网页,如今,我已经能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的文件。国陪学习网页,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的知识的空白。
学习期间,虽然时间有限,我的工作很忙,经验也不足,但我基本上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按时上线,阅读了家大量的章和数百条评论,自己一共写了篇文章。基本上完成了远修的学习任务,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篇3时光飞逝,转眼间,为期三个月的“国培计划(20xx)”贵州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脱产置换研修 ……此处隐藏6431个字……方法》、李南萍老师的《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研究与反思》、刘良华教授的《教师行动研究》、张俊洪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吴颖民教授的《关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很实用很需要的教育教学教研理论,他们站在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辅以生动的实例,分析透彻,高屋建瓴,让我们真真切切得到了高端引领。
吴颖民教授的《关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讲座,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中国教育未来二十年发展纲要》的核心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师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和前提。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职业精神。
3、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具体的保障措施。
4、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自觉的进行专业发展,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俊洪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目前系统研究有效教学的前沿理论,张教授潜心研究有效教学十几年,长时间在中学教学一线进行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对中学教学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教学录像很值得一看。
四、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一个呵护学生心灵的天使
学习问题:张俊洪教授说:“我认为,老师就是课程”,我在他的报告中领悟到:一个睿智的教育者就是应该用他的言与行,尤其是“行”作为资源,这便是所谓的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一个自己不幸福的教师能让学生幸福吗?如何让自己幸福也让学生快乐幸福?为什么中国很难产生像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乔布斯那样的为人?
五、收获体会:
1、“教师是离幸福最近的职业”,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灵动可爱的学生。教师幸福的表现在:一是满意,即对自己满意、对工作满意、对生活满意;二是享受,即享受生命,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2、教师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本身也是隐性的课程资源。“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因此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巨大。“泰迪的故事”启示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新的师生观认为:关系重于传授,心态重于知识,身教重于言教。
3、中国的社会环境过分注重人际关系,四书五经的儒家文化就是人际关系,谋人之术,教人如何做官,“学而优则仕”,因此,要想在中国做成事,必须首先学会与人搞好关系。由于中国文化的单一性和不够宽容,对于性格怪癖情商较低的人在中国就很难立足和发展。而“天才”不是“全才”,“天才”往往是一些除了他擅长和喜欢的方面有过人之处外,在其它方面往往有缺陷的人,由于其它方面的“熄火”,才能够让他们把更多的兴趣和精力集中在感兴趣事情上,他们是上帝造人时只开了一部分窗户的人。牛顿、爱迪生、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而一个七情六欲兼备,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天才。西方文化对人的个性的宽容成就了牛顿等一批科学巨人和怪人。这就启示我们:做一个教师对学生不要狂妄和求全责备,要对学生的天赋和个性满怀敬畏之心和宽容仁爱之心,保护学生的天性、灵性、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若如此,则是教育幸甚民族幸甚也!
4、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学习知识是一件苦差事和功利性的事,为了学习枯燥的知识要苦思冥想,为了学习要“头悬梁锥刺股”,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而学习的目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田中粟”。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观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的影响是消极的,成为我们当下的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54.7%的父母要求孩子读到博士,83.6%要求孩子考试考前15名。同时相对应的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6岁-14岁儿童进行了题为“你如何看待学习”的调查表明,仅30.3%的儿童愿意“读书学习”,而“愿意”的动机也是将学习作为老师要求、将来有个好工作、让父母满意和让同学看得起等的手段。剩余69.7%“厌学”!令人痛心疾首!!!华南师大的校长刘鸣教授说:“当下孩子们的幸福在于教育改革的成败,中国教育改革成功之时就是孩子们幸福成长之时”,他还说“一个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让孩子愉快的做有意义的事情。西方教育家认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热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成功的教育就是保护学生的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因此教师的使命首先是尊重生命,其次是呵护生命,然后是培育生命。
六、专业的提升,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在半个月的学习中,华南师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近十位专家为我们开设了讲座,先后开设了《纳米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新进展》、《分子反应的奥秘—从手性分子谈起》、《数字化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分析化学与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神奇的稀土》等新知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当前化学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预测将来化学的发展趋势,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了解化学的今天和明天,激励学生热爱科学,从而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志向。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专业知识上的“充电”也很给力,收获颇丰。
七、冲动与行动
面对举国上下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面对社会家长的急功近利和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教师和学校的处境很尴尬,学校和教师生存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夹缝”中,虽然山东省已不把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指标,但谁又能否认高考成绩对学校的影响不是最大的。在在平日的教学中看到我的学生学的很辛苦不快乐甚至厌学时,自己也很压抑和纠结,但为了赶进度和提高成绩,又经常做一些急功近利有违素质教育的事。这一次国培后,在倾听高广芳研究员《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讲座之后,我经过反思后终于有了必须有所行动的冲动,正像福山一中的于丽老师所说:“为了让孩子心里中种下阳光,在学习中也有些许快乐,我愿意做夹缝中的阳光,一己之力,尽己之分,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教师不幸福,学生也不会幸福”,同样,如果学生不幸福,老师又怎会幸福呢,幸福是相互的,为了共同的幸福,也为了救赎自己纠结的灵魂,做一个保护学生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老师。“最高的智慧是道德”,孩子好奇心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热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一个保护学生的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老师,才是一个成功且幸福的教师。
最后,真心的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华南师大和各位专家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我一定把这一次所领悟到的和所学到的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发挥“国培”学员的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