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 篇1周三,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去泰师附小听课。上午是四节语文课,第一节是王书茵老师讲的,第二节是张娜老师讲的,第三节是孔向霞老师,第四节是刘明丽老师。这四位专家型教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表演,课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尤其突出了学生专注力的培养,听后受益匪浅。
王书茵老师的导课从自己名字中的“书”这一字谈起,告诉孩子多读书,抓住三个关键词“圣诞节”“救助中心”“给予树”切入文本,围绕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这个问题展开教学,从而感受金吉亚那金子一样的心灵。用“不但……还”这一关联词语教给学生语言怎样做到简洁明了。本节课设计理念新,创新意识强,值得学习。
张娜老师的课堂突出了岱岳区语文课教学的特点,从导入到新授,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尤其是生字教学扎实有效。先用“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学生的回答就是“加一加”“减一减”“变变形”等等,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效果显著。张娜老师还运用了“一字开花”这一识字形式,给“包”这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并且通过编歌谣的形式来记住这些生字,“有水把茶泡,有食能吃饱……”鼓励学生继续编下去,好有趣!在认识“册”这一生字时,教师出示了“册”这一生字的由来,她是古人把字写在竹片上,中间一横代表穿起竹片的绳子。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有趣的汉字。在指导书写“岩”“厚”两个字时,张老师还让学生观察两个生字的撇有何不同,真是细致的语文老师呀!
第三节孔向霞老师给二年级的学生上绘本课《我妈妈》。孔老师教给学生四把阅读文本的金钥匙,那就是“看”“读”“猜”“想”,而且从文本中感受绘本的主题是“妈妈爱我”“我爱妈妈”,让人为之动容。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到口头表达,到有感情朗读文本,精彩感人,感受颇多。
第四节是刘明丽老师讲的《搭石》,课堂一开始用石子做游戏,把游戏道具与文本内容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游戏中的团结与文本中的人文精神之美有异曲同工之美妙。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怎样走搭石”以及文本中的“理所当然”这个词语的理解。尤其是“理所当然”这个词,刘老师这样处理“加入我是________我这样走搭石___________”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举手之劳,乡亲们却看成理所当然。在今天无人敢搀扶老人过马路的今天,对于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以及接受教育的孩子,都是深深的考验。
最令人感动的是八十岁专家的点评,八十岁的老人,妆容精致,步履轻松,神采奕奕,思维敏捷,口齿清晰。评课精彩到位,让人激动不已,赞不绝口,可称之为人精。我们要向这位老人学习,以一颗年轻的心勇往直前。
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 篇2今天我与班上的同学、人文系的老师一行,于20xx年12月对位于株洲福尔莱大酒店进行实地考察。
福尔莱大酒店,是株洲餐饮老品牌,福尔莱大酒店位于交通十分便利,地理环境较好,人流量也比较多的闹市。
福尔莱大酒店第一感觉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进门的感觉确有豪华富丽的味道。只是感觉大厅有些狭隘。大堂向前,是可观赏的海鲜池,里面品种繁多,在每种海产品的玻璃板上都有简单的介绍,鱼的名称,做法及进单制作的编号,制作者考虑十分周到。明档靠右有一组约莫“4m*4m”的灯箱,上面均以大约为“40cm*40cm”大小的隔断组成食品的图片并附有售价,我想,这样做可能就是为了节约成本,但同时又让客人能够较为直观的了解,这一点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是值得借鉴和使用的。
在迎宾员的引领下,我们几行人乘客梯来到了四楼包厢。据了解,这所酒店大小总共17个包厢,而这是一个最小的包厢,是八人位用餐。但进门的感觉舒适,典雅,有温馨的感觉,但又不乏浪漫的艺术气息。顿时让我联想到株洲华天五楼的巴黎厅,虽然不够那么气势和宽阔,但确有一番古典的回味。
让我感觉很吃惊的事情发生了。服务员轻声的提醒我点菜,并将位于包厢进门口左侧的电脑打开,并顺势移开座椅。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在怀化的餐饮行业里,居然也有和长沙一样可以媲美的电子点菜系统。于是,在服务员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点菜的程序。随后服务员总是不断的推荐,从海鲜类开始,并顺沿粤菜、湘菜,期间我们确是时有刁难,但她并反复耐心的介绍各种烹调方式及基本做法,专业的程度另我瞠目结舌,确是另眼相看。
利用还未上菜的空隙,我们一行几人分头参观的这所酒店的各个营业区域。在前台经理毕经理的引领下,我来到了三楼和二楼,在她的介绍下,得知二楼和三楼都为宴会接待区域,分别可以接待vip。随后乘客梯回到四楼,观看了最大的一个包厢,有16人位的这个包厢装修确实是精致,而且椅套、桌饰等都有些特别。这是我才发现,原来他们包厢的每个备餐间的地面,都是采用防滑的地饭,设计者煞费苦心。
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 篇3XX年5月18日至19日,郭总带队组织公司各车间班长和明星员工赴青岛港进行参观学习。此次一行虽两日时间,节奏安排的非常紧凑,但受益颇深。18日,我们到达青岛港后,对青岛港进行了参观,主要针对青岛港的班组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学习。此次参观我们看到了自己班组管理与青岛港班组管理的优势和劣势,解放了思想,提升了境界。在此次参观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精细化管理要细到每一个点
青岛港的班组管理工作可谓是精细化管理的模范标杆,我们在日常的基层管理工作中许多的细微地方得过且过,虽然在公司精细管理的条框里按章操作,但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方法来领会精细化管理的精神。青岛港的班组管理有许多亮点,如员工的更衣橱贴上照片及个人的座右铭,让每个员工上班换衣服时,就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还有工作场地上每个细角点都有清晰醒目的标识,让员工能够有章可循。这些细节都值得我们借鉴。
二、认真的程度值得我们学习
青岛港每天参观的人数很多,但在我们参观的时候,青岛港的员工都在聚精会神的工作,丝毫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影响到他们的心态。这种认真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就如同张总常说的“部队正步走理论”,这一点在我们班组的建设活动中,在团队建设中,很受启发。青岛港的记录填写也非常的清晰明了,都是用电子打印版,我们公司现在还在用手写记录,虽有形不同,但意境相同,都需要认真的贯彻落实。
三、学习培训的环境
青岛港的培训学习工作落实的很到位,他们班组有专门的培训室,让员工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在培训室里进行学习充电。他们的设备管理培训非常新颖,利用设备的横切面模型,让员工们可以直接的看到设备的内部结构和运行原理,让职工们能 ……此处隐藏8041个字……危重症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使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临床观察能力,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高应变能力、知识水平以及素质得到一定提高,也培养临床配合医生工作的能力。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医院的领导给了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有了诸多体验和感受,使我对工作生活有更多的思考,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自己的素质,使我今后更能适应工作需要,进修是短暂的,收获是不小,只有提高了临床护理技能,更新护理理念,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基层护理管理者。
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 篇10本次学习,名称是“xx市教育局?现代教学创新与实践?高中英语名教师高级研修班”,市教科所的xxx老师领队。总共50人参加了本次学习班。在简短的开学典礼上,首先讲话的是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的陈晓峰主任,其次是xx市教科所的领队老师——xx虹老师。
本次学习总共听了17位教授、博导和教研员的讲座报告。每天早上8:30开始上课,11:30下课。下午从两点开始,到5:30结束。专家们的讲座,内容广泛,有跟英语课改有关的内容,也有跟心理健康、有效教学、教学策略、科研能力等有关的内容。英语教学部分我已经粗略地在英语组的组会上传达。下面我主要跟大家谈一谈一些英语教学之外的总体体会。
体会之一:教师要转变角色,让自己成为新课程下的反思型教师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的吕良环教授认为,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已经变化。她认为,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是:
1、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新课改下的知识传授者。
2、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教师成为研究者。
她认为,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已有如下变化:
1、知识传授者依然是新课改中的角色,但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
2、教师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同样,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具体表现在:
1、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
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许,我们会问,什么是“元认知能力”?
还有,教师还要成为研究者。也就是说,每一位老师都有能力、并且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改进意见。
体会之二:教材要“二次开发”,要基于教材,超越教材。
俞红珍教授认为,目前教师有两种教材观:一种叫“圣经式”的教材观,另一种叫“材料式”的教材观。她认为,这两种教材观分别代表了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其中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她认为,“材料式”的教材观更注重服务意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更注重过程导向,更灵活,更有助于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俞教授认为,通过教材“二次开发”,能达到这样几个目的:
1、适应情景,促进教材个性化;
2、弥补教材的内在缺失;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俞教授认为,教师的基本立场有两点:
1、“基于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珍视教材的价值;从教材出发,了解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2、“超越教材”:拓宽教材的外延,凸显教材的功能。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情景具有独特性和动态性。
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和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赋予教师“二次开发”的权利,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空间,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合法的土壤。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外部课程的被动消费者,而是积极的开发者。它要求教师摆脱对教材的过分依赖和崇拜,积极、自主、合理地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应对教学情景中的种种不确定性。教师不仅要具备课程意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不能仅停留于观念层面,而且也应该存在于教师的实践生活。教师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课程知识,创造着新的课程经验,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主人。
体会之三:教学设计应以问题为基础
华东师大心理学院的庞维国教授认为:教学设计应该以问题为基础。因为基于问题的教学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就是: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学习发生在小组中;教师是学习的辅助者或引导者;通过真实的问题,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学生还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新信息,又通过分析和解决有代表性的问题获得学习能力。
庞教授认为,问题的功能设计有大致有五种,分别是:
1、用于引发学习兴趣的问题(problem—initiated learning);
2、用于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的问题(Problem—assisted learning);
3、用于检验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问题(Problem—solving learning)
4、引导迁移、应用的问题(task—based learning);
5、用于激发生成、创新的问题(problem—based discovery learning)。
他认为,基于问题的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出这五个方面的特点:
1)真实的问题情境;
2)学生的自主探究;
3)合作讨论;
4)教师点拨;
5)技能的应用。
他认为,基于问题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产出创造性的思维成果;活跃课堂气氛。
庞教授认为,目前我们的学生虽然双基牢固,但探究问题的能力弱,创新思维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这跟我们没有基于问题基础的教学设计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体会之四:要真正让家常课“有效”起来
李政涛教授认为,一定要尽力把我们的课上成家常课。他说:公开课相当于宴会大餐,而家常课则是家常菜,宴会大餐我们偶尔吃一顿还行,吃多了就会生病,还是吃家常菜的好。公开课虽最能锤炼人,但家常课最养人。家常课是最真实的课,虽有缺撼,但有发展的空间。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在成长,学生也在成长,那么课堂就有效了。李政涛教授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
(一)抓住一个关键字:“实”
李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丰实”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